个人简介:鲁晓航,文化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曾担任校新闻中心副主任、班级学习委员等职务,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省级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等。现保研至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作者寄语:大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开放且包容的。她允许你跟随内心选择任何一条你想走的路,也包容着我们作为年轻人不可避免的错误。希望看到这里的学弟学妹不必纠结当下,也无需担忧未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我们的每一步都作数。
慢慢来,比较快
回望过去的学习时光,鲁晓航始终觉得自己是个“笨学生”。她没有所谓聪明的学习方法亦或是极强的记忆力,只有一个个记载着当天“TODO LIST”的小册子,但也正是这一点点记录,支撑起了她完整而充实的四年。在每一天开始前,她都会将当日必须完成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加以梳理,然后固定时间对其进行处理,专业课的学习就这样按照板块和难易程度被进行划分,鲁晓航的整个学习状态也会随之变得平和而稳定。在这样将待做清单一一对照完成的日子里,似乎时间都会变得慢下来,每一个“今天”都是丰富而充盈的。与此同时,每逢周末,她也会以表格的形式复盘这一周的任务与状态,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搁置了学习任务,是心情状态还是部门事物?究竟哪门专业课的笔记还没有记全?该怎样在下一周有所进步?她在不断的、缓慢的复盘中把握着自己整体的专业学习进度,未尝不是一种飞速的进步。
对于文科专业的学习,鲁晓航认为不应太过注重学习方法的创新、浮于表面,专注不同专业书目之间的逻辑、专注学习本身才最为重要。某个思想流派与当今时代发展有怎样的联系?这个社会热点又与哪条传播学理论挂钩了?一点一点吸收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一点一点将其读透,才能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为之后的道路做以铺垫。
以实践,促专业
其实在入校伊始,鲁晓航便有意识锻炼自己、推着自己参与各种比赛,希望能够向“比赛型选手”的方向努力。大一时凭着自己对英语演讲的热爱,她多次参与口语比赛,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讲稿,在一次次比赛中得以进步。那种站在舞台上油然而生的喜悦于她而言是任何经历都无法取代的。大二开始,鲁晓航和院系的同学一拍即合组成队伍,开始了专业竞赛之路。无论是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亦或是计算机设计大赛,她和队友都很愿意对其加以尝试,当实实在在的用设计软件把想法变成现实时,他们逐渐感受到了新媒体设计带给他们的正向反馈,这种良性循环是支持他们在专业竞赛道路上越走越远主要动力。也许会有人觉得参加比赛很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然而不同类型的竞赛却实打实的带领着鲁晓航走出校门,见识到了专业领域更多优秀的人,也在保研面试讲述自己经历时多了一份底气与自信。在鲁晓航看来,只要是自己热爱的、敢于选择并承担结果的事情,都会在未来某一天给予自己惊喜。
与此同时,从大一到大四,从电视台到报社,鲁晓航一共参与了三段实习。无论是实习记者还是新媒体编辑,都让她对新闻与传播这一专业有了更深的体悟。在单位实际工作与在校读书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它不仅需要你有更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与技能,更需要你随时保持空杯心态面对工作与人际关系。三次实习让她更加笃定要从事传媒行业的初心,也促使着她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精进。
赤诚心,勇追梦
2021年9月28日,鲁晓航接受了兰州大学的待录取通知,漫长的保研之路终于画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回顾这段历程,她总会感慨身边父母、师长与朋友给予的无条件信任与支持,正是因为他们的相信,让鲁晓航逐渐坚定自己的信念,敢于在关键节点上放手一搏,于预推免环节顺利上岸。其实,每个人在求学或求职的路上都会有一段挣扎而焦虑的过渡期,保研不过是将这段时光提前,并以“孤独”二字为注,赌一场高回报的投资。行文至此,鲁晓航并不觉得在能力或其他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只是她有时候“爱做梦”罢了。所以她很希望读到这里的学弟学妹能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踏踏实实地前进,辅以强大的毅力与恒心,时而抬抬头做个摘星星的梦也未尝不可。
最后,希望每一个追梦人都能在各自的赛道上一往无前,得偿所愿,圆梦财大。也祝愿母校能够越来越好,明日更加辉煌!